2023-06-22 12:33:27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陇上端午】
(相关资料图)
定西人的端午记忆
艾草
彩线
文\刘居荣
端午是定西人最重视的传统三大节日之一,它和春节、中秋一样,在定西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人将端午又称“端阳节”,定西人又称之为“丹阳节”。定西有些地方在农历五月有很多禁忌,如不修屋,不迁居,不糊窗,不给小孩剃头,初一、初五两天不得从井里汲水。很多地方也有采药、沐浴、饮雄黄酒、挂艾草、绑五色丝线等驱邪之俗。
端午节的当天,定西很多农户第一件事就是清早在家里的门上插上柳条,赶上牛羊去占草山,妇女们要到田野里用露水洗手,尤其是在安定一带,还要吃甜醅子、戴艾虎、抹雄黄,小孩的手腕脚腕上,也有绑上各色花线绳的讲究。
定西民间有吆上牛羊占草山的习俗,一般是娃娃们装几块白面馍馍,手拿上羊鞭,吆上羊就出门了。放羊的地点就在大山上的几块固定地方。把羊群赶到宽阔的山坡后,由羊儿们自由挑选着去吃喜欢的嫩草,有畜草丰盛的寓意。
妇女除了张罗美食以外,会到附近的地里用露水洗脸。据说用端午节这天清晨的露水洗脸,可以起到清心明目,醒脑提神的作用,既能让皮肤白净美丽,还有使头发保持油黑发亮的特殊功效。
小时候母亲都会给我们的手腕脚腕绑上各种花线,老人说:到了夏天蛇出来了,绑了就会把蛇吓跑,蛇就不敢缠到我们腿上,到了农历六月六才会剪掉。中国古代崇尚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小的时候,五月五早上醒来的时候,都会发现妈妈已经给自己的手腕上绑上了一条红红绿绿的花线线。
端午节定西的小孩喜爱佩戴艾虎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定西香包是用各色丝线缠成的,有的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香包的样式多样,形态各异,色彩鲜艳,造型惟妙惟肖。据说戴上它,能“以毒攻毒”,消除疾病。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则是飞禽走兽类居多,如虎、豹子、猴子上高竿、斗鸡赶兔等。
甜醅是定西的特产,端午喜食。做甜醅时,先要挑选干净饱满的莜麦,反复揉搓,剔除细毛,再用清水淘洗几遍,然后倒进锅中加水,文火熬煮熟烂,滤掉水分装盆,待温度降至微温,放入发酵的曲子。最后用一块干净的棉布捂严盆口,置于炕角,保持恒温,经三四天的发酵,开封即可。家乡有话:“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对甜醅的喜爱。现在无论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村镇集市上,随处可见卖甜醅的小摊。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脸盆里满是白生生、蜜旺旺的甜醅。一碗下肚,甘甜如饴,满嘴生津,倍觉神清气爽,让人受用无比。
端午时节,天气转热,吃上一口母亲用荞麦磨成的荞糁浆水凉粉,瞬时给人一种清凉的慰藉,同时也起到了消暑的作用。定西人过端午节,吃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总会做大枣米饭来代替粽子,也很甜糯可口。
端午节,定西还有一个最特别的习俗——给老丈人家追节。追节是民间专门用来传递结婚信息的一个礼仪。追节的习俗大致上可分为两种,一是准女婿在重阳节日前一天向未来的老丈人家送节日礼物,女家作枣糕馈婿。二是出嫁女在端午节日前带着绿豆糕、油糕等探望母亲,节日当天,父母送粽子、油糕、黄瓜给婿家。
又是一年端午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儿时记忆中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