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16:18:35 来源: 青山简科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图文|青山简科
【资料图】
编辑|青山简科
高铁不停站?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方法可行吗?
近年来,高铁已成为众多国人出行的首选。然而,高铁行驶过程中频繁的停站却影响了其行程效率。
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不停站高铁”。
这一设想能否成为现实?高铁真的能在不停站的情况下让乘客安全上下车吗?
国际和中国的科学家都提出了哪些具体方案?这些方案存在哪些技术困难和经济风险?“不停站高铁”是否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而难以实际实现?
“不停站高铁”的设想非常具有创新性,它或许能够解决高铁停站时间过长的问题。
但要将其转变为现实,许多技术和经济难题还有待攻克。
何时人们才能真正实现“高铁一路畅行无阻碍”的梦想,这需要科学家们持续探索。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说的没错。对于经常乘坐高铁出行的你我来说,高铁无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高铁有它非凡的魅力,那就是快!一趟高铁下来,几个城市就被畅通无阻地连起来了。
在高铁开通之前,要从北京到上海,动车要跑11个小时,而坐普通列车更要花费24小时。
现在高铁开通了,北京到上海只需要4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往返。
话说回来,高铁虽然速度快,但中间也得停好几站。每次停5分钟起步,积少成多下来,都得停上1个多小时。
以深圳到北京的G72次高铁为例,全程要停14个站,每站停5-10分钟,总停站时间就高达112分钟,差不多要花费2个小时。
这都还没计算高铁减速、启动带来的时间损失。
两小时对于一个往返近2000公里的旅途来说,其实也不算太长。
但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我们来说,每节省一分钟,就意味着效率提高了一分钟。
如果不需要停这么多站,高铁是不是能更快一些呢?
高铁的频繁停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还好,毕竟上下车是必要的。
但对于些“重要人物”,他们也许不希望花几个小时在路上,更希望高铁就这样一路畅通无阻地开到终点。
要让高铁真正做到“不停站”,这个设想先进又大胆。不停站,那我上车了怎么下去?要是跳下来,估计得摔成渣渣。
所以这个设想关键是,要让高铁在不停车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安全上下车。
其实,不停站高铁的构想早在国外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
英国设计师Paul Priestman就想出一个“并行式对接换乘”的方法。
就是让高铁和地铁电车并行,保持同样的速度,然后两列车连接处设置一个门,人就可以从高铁平稳地换到地铁上,整个过程高铁都不停车。
这个方法确实可以大幅减少高铁的停站时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两列车速度很难做到完全匹配,以及换乘时的安全问题等。
不过Paul的设计思路的确很独特,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也许就能实现真正的“无缝换乘”了。当然,国外的设计方案中国也不是没有。
中国科学家陈建军就提出了一个“悬挂式换乘”的新设计。
就是在高铁上方设置一个悬挂舱,高铁到站时这 个舱子会自动下降到站台,然后旅客可以从这个舱子上下车。
等所有人下车以后,它再升起来,高铁就可以继续前进了。
这个设计充满想象力和科幻感,简直就像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
确实,如果这个方案能实现的话,高铁真的可以做到不停站就让乘客上下车了。但要把这个设想变成现实,也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这个吊舱的设计必须非常精密,可以在高铁高速行进时还能稳稳地悬挂在车顶,不会造成危险。
还要考虑吊舱的载客量,如果一站需要下车的乘客很多,一个吊舱是否能满足。
这个吊舱也需要有非常可靠的连接系统,可以在高铁行驶时准确对接,并且要确保旅客可以平稳安全地完成上下车。
虽然这个悬挂式的设计方案看起来很有想象空间,但要实现起来其实困难重重。
不仅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难题,在经济上投入巨资建设新轨道和吊舱系统,在安全规范上也需要因应这种新模式做出改变。
不停站高铁作为一个构想还很美好,但真正要实现起来,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投资成本都非常高。
要让它从设想转变为现实,还需要科研人员持续努力探索,才能让高铁在不影响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速而无阻的运行。
在土耳其,设计师Muslum Yildirim也想出了一个称为“尾部对接式换乘”的新方法。
这个设计的核心概念是,后面的高铁车厢可以追上并接到前面的车厢上,这样就可以在车厢连接的过渡处进行乘客换乘。
等人都换乘完毕后,车厢再分离开来,高铁就可以继续高速前进了。
这个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它避免了高铁的全部停止,只是简单地减速换乘,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完全停站所需要的时间。
这对于长途高铁线路来说,确实可以省下不少行驶时间。
这个方案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后面车厢要以何种精确的速度追赶上前面的车厢,并实现平稳对接。
还有就是换乘过程中,如何保证旅客的安全等问题。但是这个构思为实现不停站高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在韩国,一些工程师提出了通过“车厢分离”来实现快速换乘的设计方案。他们的想法是,将高铁车厢设计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单元车厢。
当高铁到达一个需要大批乘客上下车的车站时,可以将车厢分离开来,一部分车厢停在月台,另一部分继续前行。
月台上的乘客可以快速完成上下车后,停靠的车厢再灵活组合到高铁列车上,高铁就可以继续高速前进了。
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车厢分离的灵活性,也是一种不错的实现快速换乘的新思路。
中国的科学家在这场实现“不停站高铁”的设计竞赛中也毫不落后。
比如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海鹏带领的团队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车厢升降式站台”。
这种设计将站台设置成可以上升的升降台。
当高铁进入站点时,站台会自动升高对接到车厢门口。
乘客可以直接从升降站台进入车厢。上下车完成后,站台再降落下来,高铁直接开走。
这个设计避免了设置新型吊舱或对接口车厢进行改造,而是通过对站台本身进行创新设计来实现快速无缝换乘。
从并行式、尾部对接到车厢分离、车站升降,各国科学家都在尝试从不同角度出发,推陈出新,为实现不停站高铁贡献设想和智慧。
而这些方案要想真正实现,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经济效益评估。
但是人们积极创新的思维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
任何富有创造力的设想要转变为现实,都需要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难题和限制。
不停站高铁也不例外,它存在许多技术困难和经济风险需要攻克。
我国科学家提出的“悬挂式换乘”方案中,一个核心难题就是确保悬挂舱的稳定性。
这种舱室需要在高铁高速行驶时悬挂在车顶,即使在弯道或遇到颠簸也不能产生大幅晃动或对高铁造成额外负担。
这对舱室本身的材料结构和吊挂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且悬挂舱还需要考虑容纳能力问题。
如果一站需下车的乘客很多,一个舱室是否能满足需求?如果要增加舱室数量,又会使结构复杂化。
舱室与高铁的对接系统也必须可靠稳定,以确保旅客安全。这些都是面临的技术难题。
除了技术困难,实现不停站高铁也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投入。
这种新型高铁系统需要建设专用车站和线路,配备定制的车厢及舱室,这无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且由于过于复杂,运营成本也会增加。这就需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计算出这种新型高铁的预期运营成本与收益。
考虑到运营难度较大,如果经济效益无法明显优于传统高铁,投资兴建的可行性就成问题。要实现此类新技术,安全问题也是首要考量。
如何保障旅客在高速移动的火车上下车的安全?如果采用车厢分离对接口的方式,分离与对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如何控制?
不停站高铁在目前阶段,更多还停留在构思阶段。真正落地实现,无论技术可靠性、经济效益还是运行安全,都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难题。
但这也是任何新技术面临的普遍困境,需要科技工作者持续研发与探索,逐步解决难题。
要实现不停站,无论是技术挑战还是投资风险都非常大。
但是,即便实施难度很大,我们也不能否认“不停站高铁”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和想象力的构思。
它开启了我们对高铁发展的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模式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当高速铁路系统最初在中国建设的时候,也存在很多声音怀疑其经济效益和可行性。
但最终,高铁不仅在中国实现了飞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所以不能因为存在现实困难就轻易放弃任何新构思。也许对于当前的我们来说,不停站高铁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种新视角的提出,已经让我们看到,原来高铁运营还有其他可能的模式。
这个设想虽然目前难以落地,但它带来的意义是推进我们思考如何提升未来交通方式的舒适性、速度和效率。没有这种新的设想和构思,就不会有后续的原型和产品研发。
存在困难不等于毫无希望。历史上很多看似不可能的梦想,通过人类的持续探索最终都实现了。
第一辆高速列车在上世纪也只是一种新设想,但如今它已经改变了世界。
我们不能因现有困难就丧失前行勇气。要深入研究,看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哪些技术可以得到改进,哪些经济模型可以变得可行。
也许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不停站高铁”也终将有一天成为现实!
你对这个事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