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攒劲 | 每天13000张票预约仍不够?甘肃博物馆今夏太火爆

2023-08-31 11:10:03 来源: 腾讯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然 王好 胡大可 汪驰超

编者按:“攒劲”的意思是给力,兰州作为祖国大西北的起点,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足够攒劲。从不膻的羊肉到甜度爆表的白凤桃,从百年历史的黄河第一桥到始建于元代的白塔山,更有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五彩的玫瑰。此乡此土,实实让人流连忘返。即日起,请跟随潮新闻的笔和镜头,了解这座美丽的金城。

周一(8月28日),位于兰州市中心的甘肃博物馆再次迎来了人流高峰。


(资料图)

从江苏、上海、四川赶来的游客围绕着铜奔马竖起了大拇指,研学团队的孩子在造型精美的驿使图画像砖前发出惊呼,省外远道而来的摄影师在人形器口彩陶瓶外寻找最完美的角度……人群层层叠叠,人山人海,这个暑期,汹涌的人潮涌进甘肃博物馆,它变成了当之无愧的西北旅游C位。

西北的凉爽“勾引”着一波波游客在暑期造访,除了美味的牛羊肉,在兰州旅游的人群,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甘肃博物馆,它荣登文化之旅必打卡点之一。

今夏甘肃博物馆的数据惊人:每天13000张的基础票发放完毕后,下午4点再增加2000张应急票,周一不闭馆,延长一小时开放时间。

涌进甘肃博物馆的人们都在期待什么?今夏甘肃博物馆为何这么“热”?这份“热”能持续多久?

铜奔马蕴藏的古人智慧

几千年前就掌握了动力力学

去甘肃博物馆的一半游客都是被铜奔马吸引而来,这句话并不为过。

铜奔马已有诸多荣誉加身: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器,被誉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国宝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在甘肃博物馆里,铜奔马是当之无愧的c位,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15日在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出,其余时间在库房里维护保养。

细细观察,铜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掠飞鸟的一足,靠它达到铜身直立的完美平衡。

“马踏飞燕,是郭沫若先生为铜奔马的命名,1969年在甘肃威武市雷台汉墓出土,在出土的一系列文物中,铜奔马能脱颖而出,也是得益于它完美的平衡力学和健硕的对侧步伐。”甘肃博物馆讲解员王岚说,铜奔马整体重量将近15公斤,上下比例十分悬殊,马头的倾斜、马尾的高扬,都要求在马腹部找到中轴定位点,从而平均整体的重量。

巧妙的一足踏飞燕,就轻易缓解了重量矛盾,“说明两千年前,中国古人已经掌握结构力学,这是一种力学平衡原理的体现。”王岚说。

这匹铜奔马还蕴藏了河西走马的基因密码——同侧腿往前,是河西一种特殊战马,名为河西走马。王岚说,“这种马在作战时,能让座上人拿着长矛刺杀也无需担心上下颠簸,是速度和平稳性双统一的良马。”

今夏甘肃博物馆超“热”

是何魅力让人蜂拥而至

今年的“博物馆热”着实让人大开眼界,无论是预约名额爆满,博物馆文创IP大受欢迎,博物馆游热度迅速上升,变成了今夏最热的话题。

博物馆热缘何而起?为何今夏大爆发?

在甘肃省博物馆,潮新闻也在寻觅这一答案。从江苏来甘肃省博物馆观赏的吴先生,对铜奔马的技艺赞不绝口,“我是被网上丝绸之路攻略吸引而来,今年博物馆的确特别热,我觉得博物馆热是很正常的,是中国人的文化之行。”

朱女士从陕西宝鸡带着孩子一起来到甘肃省博物馆,“我是被直播种草了,当时看直播,就觉得真美啊,来这里,听着讲解员讲一些历史故事,更感兴趣了,特别是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觉得不虚此行。”

观众的热情来源,从网上各种各样的旅游推荐而来,最终蜂拥而至。

在甘肃博物馆工作了好几年的王岚觉得,今夏的博物馆热不是一时兴起,更像是厚积薄发,“甘肃省博物馆作为西北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历史文化厚重,从201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已经慢慢开始升温,全年游客较多。”

三年文旅暂停后,今年迎来了游客量井喷。“甘肃文旅从丝绸之路角度的推广,能让孩子们在博物馆亲身实地感受丝绸之路的魅力,再加之甘肃气候较为凉爽,全家来纳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在甘肃博物馆的客流中,一部分是研学团队,一部分是南方城市的游客,四川、上海、浙江、海南、广西,“省外的客流能占到60%,在甘肃省博物馆能听到各地的方言。”王岚说,今夏甘肃省博物馆变成了一种“热”现象,但不会是昙花一现,相信它有持续“热”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