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湿地公园,一个城市的“生态花园”

2023-08-26 04:45:06 来源: 海拔新闻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王辉 摄影报道)漫步椰城,满目葱绿,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山,有海,有绿意,山水林田湖草融为一体,这就是海口的美丽生态环境。8月24日傍晚,微风轻拂,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画卷,吸引市民游客前来休闲散步、野营聚餐,享受悠闲时光。


(资料图片)

在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沿着河岸慢行栈道穿行,只见水菜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点缀岸边自然天成;郁郁葱葱的黄槿、椰子树等植物风中摇曳……一幅湿地的优美景观展现在人们面前。由树池洼地、枯木等串起的景观,给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也成为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风景,蝴蝶、蜻蜓飞舞,不时传来虫鸣鸟叫声。

污染河流变身国家湿地公园

美舍河曾经是海口市污染的最严重的河流之一,那时的美舍河充斥着垃圾,因为下水沟的污水会排入,导致四周都被臭味弥漫着。但短短几年的时间,如今的美舍河可以说是“焕然重生”。不仅风景优美,甚至在它旁边建立了湿地公园,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处放松和休闲的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立在公园中心的标语也时刻提醒着市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015年开始,海口市痛下决心整治美舍河,除了严格管理排污,还做了很多生态修复工作,引种了水生植物,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而今美舍河已经消除了黑臭,水质达到五类水标准,沿岸的湿地在2019年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凤翔湿地公园,就是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其中的一段。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梳理可发现,在凤翔公园中,这些元素都能找到对应。

凤翔公园生态修复,第一件事是“退塘还湿”,营造湿地空间;破除堤坝“退塘还河”,在美舍河下游闸门的作用下,可提高30万立方米的雨洪调蓄能力。湖心岛上、湖边高地的树木,湖岸农田菜地保持功能不变。由此保留了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景致。

走在凤翔公园,地上的大叶油草翠绿欲滴。相比于普通的草皮,大叶油草叶片大而茂盛,耐旱、耐踩、养护成本低。公园内的树木以椰子树为主,还有散落的荔枝树、莲雾树。

修建凤翔公园,除了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人文,还体现在对鸟的尊重上。公园为白鹭调整修建方案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鸟与人的距离,是凤翔公园生态修复中尤其注重的生态细节。

凤翔公园是一座生态公园,同时也融入了人类对生态的解读。

海口湿地公园更多新物种现身

近日,记者从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获悉。海口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度资源调查监测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显示更多珍稀动植物被发现记录,其中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度新增植物记录44种、鸟类5种;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度新增植物51种、鸟类9种、两栖爬行动物4种、蜻蜓10种。

美舍河畔,绿油油的红树沿着河岸铺展开来,人们行走在亲水栈道上休闲漫步,勾勒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优美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资源本底数据更能展现美舍河的蜕变。监测报告显示,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物种记录逐年增加。2022年度共记录维管束植物46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7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即海南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即水蕨、邢氏水蕨、土沉香、龙舌草、水菜花、野生稻。新增水蕨分布点1个,新发现龙舌草2个居群,约30株。此外,延药睡莲在羊山水库边发现开花植株。

此次新增植物种类44种,主要分布在美舍河上游,其中新增的海岛木、纽子花、八脉臭黄荆、日本羊蹄甲都是海口少见的物种。

此次调查加大了对美舍河上游原生境的调查,发现了云南野桐、镰扁豆、鞭叶铁线蕨等更多的物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舍河上游仍然保存有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

2022年度,监测团队对美舍河红树林的生长情况也做了重点监测。公园栽种的多种红树林植物多已经开花结果,无瓣海桑、木榄、尖瓣海莲、海莲株高增长较快,卤蕨长势喜人,单丛冠幅可达1平方米。

在鸟类方面,2022年度共发现鸟类新记录种5种,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的鸟类由112种增加到117种,鸟类群落结构一直较为稳定。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度新增植物种类51种,至此公园内共记录维管束植物544种。珍稀濒危植物生长稳定,目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是水蕨、野生稻、火焰兰。“2022年度,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新监测白皮素馨、海南玉叶金花两种特有种。此外,监测到少量分布的山蒟、破布木和异叶蒴莲。”监测单位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介绍,这说明五源河上游的密林依旧保存相对原始,且森林成分较高。

监测数据显示,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物种数和数量持续增加。与上年度的鸟类名录比较,2022年度五源河发现鸟类新记录种9种,为丘鹬、褐冠鹃隼、松雀鹰、斑头鸺鹠、仙八色鸫、灰燕鵙、发冠卷尾、虎斑地鸫、铜蓝鹟。五源河鸟类记录由144种增加到153种,占海口市鸟类物种数的51%。

水生动物方面,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在连续4年的监测中均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鳗鲡,其数量、分布点位均有所增广;两栖爬行动物方面,2022年度调查新增4种,为背条跳树蛙、截趾虎、海南睑虎和舟山眼镜蛇;蜻蜓种类2022年度共计新增10种。

海口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资源调查已经持续4年,监测内容包括植物、鸟类、水生动物、水质、两栖爬行动物、蜻蜓等方面。

海口全市湿地面积2.9万公顷

近年来,海口一直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椰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据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全市湿地面积2.9万公顷,湿地率12.7%,湿地保护率53%。2018年10月25日,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近年来,海口多措并举做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例如设立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重点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喉蜂虎。白鹈鹕和小天鹅先后在海口市监测工作中首次被发现,花鳗鲡重现五源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此外,海口创新建立“湿地+”保护修复模式,以“湿地+水体治理”“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保护”“湿地+土地整治”“湿地+红树林保护”等模式保护湿地资源。得益于生态功能的改善,海南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每年秋冬季节,有些湿地保护地成为黑脸琵鹭等濒危珍稀鸟类的栖息地、越冬地。

海口加快推进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和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东寨港保护区新增绿头鸭、凤头蜂鹰等10种鸟类新纪录,五源河栗喉蜂虎保护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内,成群的栗喉蜂虎在此栖息。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如果过度开发、肆无忌惮地利用湿地,城市的热岛效应会更明显,水源地水质会下降,汛期带来的自然灾害会急剧增多,加之水污染,将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不得不花更大的代价去治理。

如果将湿地保护起来,可以涵养水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的好去处,同时还兼有科研价值,一举多得。2018年10月25日,在迪拜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全体会议上,海口获得了全球首批的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现在的海口已经规划建成更多的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将会有更多的湿地资源得到修复和保护,重新发挥它们真正的生态价值,为城市撑起绿色的保护伞。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