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振兴乡村文化产业经济

2023-08-21 20:13:13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美如画的传统村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走进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资源”转化,形成区别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界定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分布和传承在乡村具有巨大的优势,我国的乡村相比较城市在经济上是落后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一旦转化为优质资源,就能够避开自身劣势、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新亮点、新特色和新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传统文化资源是指体现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种有形及无形的资源。传统文化资源至今是以遗产的形态存在,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族群在其传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体现其传统文化价值、构成其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全部物质、精神财富或者产品。

我国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是由某一特定民族民间的人群世代相传、反映该民族民间区域人群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心理特征及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群体特征、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总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涵盖了民族民间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既指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的传承、弘扬和利用。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文化产业经济资源的重要方向

结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乡村经济的特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文化产业经济资源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效益性,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旅游业经济。民族民间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闪烁着传统文化智慧、优美、崇高的光芒,是旅游观光经济的名片,具有吸引旅客“远着来”的魅力;二、餐饮业经济。一些民族民间的乡村小吃制作具有独特的食材、优质的水源、秘传的配方和特别的流程,当地的美味小吃独一无二,吸引外地旅客前来品尝;三、文艺表演业经济。民族民间富有艺术魅力的音乐、戏曲、舞蹈等表演业与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提高相吻合,因此会有光明的前景,前提是提高民族民间文艺表演业的淳朴、高雅、自然的观赏品质;四、传统手工艺业经济。传统手工艺产品与现代工业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一样的,其要求的不是“科技”含量而是“人文”素养,要实现手工艺的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推动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运用现代创意设计和媒体宣传提升手工艺的质量和知名度,扩大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和实现其经济附加值;五、民族民间中药材业经济。中药材十分依赖自然环境,对土质、光热、水分等有很高的要求,中药材产业链的上游是中草药种植,产地集中在乡村地区的山林、丘陵、湿地和草原等,这是乡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振兴乡村文化产业经济的注意事项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不受破坏、损坏、毁坏,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旅游景点不被过度开发,旅游景点一旦过度开发人为化,就会失去自然,就不再是美景,就没有看点,就失去了对旅客的吸引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注意传承人的扶持培养和专利保护。许多传统资源,尤其是传统技艺和手工艺,需要传承人具备经验、功底、技艺等,需要将绝活秘技口传心授给传承人,传统技艺、工艺具有学习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现如今因回报率越来越低影响到传承人生存,应对传承人进行扶持,遏制传承的中断趋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进行知识产权和财产权保护以发挥其经济效益,如我国丰富的传统医药知识,长期处于公共知识的存在状态,却以丧失新颖性和为公众所知悉的公共领域知识为借口不能有效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国外大肆掠夺、窃取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注重质量保证,如民族民间手工艺、名小吃都需要打击假冒伪劣,坚决维护自身的声誉。至于中药材,坚持原产地原生态。道地药材基地是保证中医药疗效的关键,要限制人工中药材的规模,人工中药材须注明人工种植,以免损坏道地中药材的信誉,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中药材原产地加大保护力度,使道地中药材产业成为生态性的富民产业。

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价值。我国大部分省市都颁布了本地的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将本地形成较早、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较为丰富、能够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村落认定为传统村落。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并举,只有保护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将积淀的文化转化为优质的资源,并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省光山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李国强)

《人民政协报》(2023年08月21日第12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