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2:22:35 来源: 泉州经济网
人物名片
何乔远:字穉孝,号匪莪,世称“镜山先生”,明代晋江人,杰出的方志学家、理学名宦,官至户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右侍郎。一生秉笔直书,著述等身。
《镜山全集》内有何乔远画像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何乔远一生忠于职守,敢于秉笔直书,但仕途坎坷,三次出仕、三度贬官,居官不满十载。他的主要成就还在于著书立说上,一生编纂有《狱志》《膳志》《名山藏》《闽书》《皇明文征》等,并著有《释大学》《释武城》《西征集》《镜山集》(后人重编为《镜山全集》),以及个人诗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百余卷,等等。纵观全国,有这样的史志、学说成就者,寥寥可数。
“温陵五子” 结社赋诗
明末,在朝廷禁海政策的背景下,多个东南武装海商集团快速崛起,其集团首领包括有南安人郑芝龙、惠安人李魁奇等。这些蓝色洋面上的“雄强者”,往往亦盗亦商,行事风格也捉摸难定。崇祯元年至崇祯二年间(1628—1629年),明廷打算采用招抚之术收编这些武装海商集团,这时一位七旬泉州老人便被请出来担当“招安使者”,此人便是何乔远。在何乔远的开诚游说下,郑芝龙、李魁奇这两位铁血枭雄竟先后答应“归顺”朝廷。何乔远缘何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这恐怕就要从他生平所作所为讲起了。
何乔远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出生于泉州郡城的衮绣铺(今市区东街菜巷一带),其族是元至元年间派衍至泉州郡城的,自从五世祖何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中举并授儒学教谕之职后,家族文风蔚然,声名渐盛。何乔远之父何炯“专精学《易》,兼治宋儒书”,是泉州赫赫有名的学者、教育家,从小就对乔远悉心教导。而乔远长得“奇伟不凡”,而且记性好,“读书过目成诵”。八岁时,父试以骈语曰:“乍雨乍晴天未定。”即答道:“有麟有凤国将兴。”一语令众人刮目相看。到了十四五岁时,乔远在古文词方面已经颇有造诣,而且还刻苦钻研各类“圣贤之学”。万历四年(1576年),乔远与兄长乔迁一同参加乡试,双双中举。兄弟俩文才出众,平常乐与友人杨文恪、陈及卿、李世祯、黄克晦结社赋诗,时有“温陵五子”(世人将乔迁、乔远视为“一子”)之誉。
赐恩岩是南宋老丞相李邴寓居之所,何乔远曾多次登临。
官场受谪 告假归乡
万历十年(1582年),何炯仙逝。乔远痛泣几绝,在家守孝3年并作《攀木篇》和《泣齿文》,追悼亡父。直到万历十四年(1586年)才参加会试,并高中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历礼部精膳司员外、仪制司郎中。当时神宗想要并立三皇子为王,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史称“三王并封”。乔远上疏,以“祖训无待嫡”为由,阻止了这次“并封”行动。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攻打朝鲜,朝鲜王京陷落,被迫向明廷求救。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提督李如松率兵援朝,硬刚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出的“精锐部队”。不久,明军击溃日军,光复王京。此时,兵部尚书石星奉旨与日本会谈,他昏懦无能,竟为日本请封王、求和议。何乔远看不下去,直指兵部失策和“以和欺主”,力阻石星之议。又疏陈历朝驭倭策略,主张继续出兵保护朝鲜。果不其然,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日本发布总动员令,组建八支军队,再度进犯朝鲜。石星因蒙蔽圣听被逮,死于狱中。朝野人士都佩服乔远的远见卓识。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肃藩王去世,其子请袭王位,通过行贿朝中权贵得封。乔远闻讯,执直力言要待藩府守丧三年后方可袭位。此事有礼法在前,权贵也无可奈何,但却因此对乔远恨之入骨。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礼部有宗室册封之事,在封本纸尾忘记让何乔远署名,主事洪桂渚又没校对出,被诉“奏牍不恭”。事件一经曝光,乔远之前得罪的权贵立即抓住机会让人弹劾,乔远因此被谪广西布政司经历。清道光《晋江县志》载:“以宗室册封本尾误遗衔名事,谪广西布政司经历。”不久,乔远的元配病故,心灰意冷的他便告假归乡。
相传,何氏府第于泉州市区蔡巷何衙埕,其后裔亦被称为“何衙埕何”。今何衙埕尚存些许路段。
创立学社 名望日增
何乔远回到泉州后,里居二十余年。不久在泉州办起了“雅社”(类似书房讲堂),因他声名在外,前来问业的学子差点把门槛都踩烂了。除了给学子们讲课外,乔远还每天与缙绅游士“倡酬论学”,美誉日增,逐渐把自己推向了地方“学术大佬”的位置。合肥人窦子偁(字燕云)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任泉州知府时,很是器重乔远,经常登门拜访他,向他请教治政之方。乔远为知府悉心剖析当时的社会利弊,从不为自己谋福利,而是一心只求造福泉州百姓。
然而尴尬的是,这位“学术大佬”将父亲何炯留下来的祖宅,慷慨地让予自己兄长之子居住,而他只得寄居在友人“郭翁”家的右舍中,算是“寄人篱下”了。如此过了两年,有一回接替窦子偁担任泉州知府的程达无意间得知此事,本就敬重乔远风节的他,立马下令为这位名士兴修了一所宅邸,算是送给了乔远一个“新家”。
父亲何炯葬于北山(清源山)下,乔远经常去墓园探视,并于墓前种植荔园。后来干脆在山脚的镜山(亦称镜石或醉月岩)构筑土屋数间,名曰“自誓斋”,一来是鞭策自己著书立说,二来也是警醒自己勿与“腌臜”同流。平日里他就在清源山下割麦、掘番薯,粗食为饭;一旦有客至,就到村里沽酒相庆,陶陶自乐,不醉不归。这段时间,乔远在镜山创立学社,授徒讲经,前来向他求学之人更是络绎不绝,人们都尊称他为“镜山先生”。清道光《晋江县志》称这时的乔远“名德硕望”,天下人将他与邹南皋(东林书院山长邹元标)、冯仲好(御史冯从吾)、赵鹤侪(考功郎赵南星)并称为“四君子”。
醉月岩西侧高地上古时建有“自誓斋”。此斋今已无存。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乔远请郡守蔡继善重修一峰书院,他与郑孩如、唐见梅、韦衷芹、黄季弢、张元中等名士率诸门人于此集讲,并创立“耻躬”社。翌年,乔远又在镜山购下农屋数间,辟立休山书院(又称镜山书院),门前立匾曰 “耻躬堂”。
何乔远曾请郡守蔡继善重修一峰书院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大学士叶向高与洪有声、黄国、郭梦詹等人,特地到书院拜会乔远,并留下题刻石一方。泰昌元年(1620年),乔远编纂完成《闽书》,共154卷。如今,在镜山一带尚有镜山书院遗址,即为当年乔远讲学、著书之处。
如今,清源山下有镜山书院遗址。
尽忠职事 不求私利
泰昌元年,光宗即位后,立召何乔远为光禄少卿。是年九月,光宗崩,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在友人叶向高、邹元标的耐心劝说下,乔远这才又正式“打卡上班”,赴京就任光禄少卿,不久改任太仆少卿。此时,清军已取辽阳,巡抚王化贞驻兵广宁卫备战,朝中宰相叶向高主战;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何乔远认为不宜轻举,主张严守广宁。可惜仅过数月,因熊廷弼与王化贞不知,致兵败溃逃,广宁卫失守。国内一片哗然,朝臣对熊、王二人的处置产生激烈辩论。熹宗起初批示让熊廷弼戴罪立功。但大明律有规定,主将不固守便是坐斩之罪。所以乔远拟文,与大理寺少卿冯从吾、太常少卿董应举、朱一桂、许维新等疏请逮捕熊、王二人,以明正典,时称“五少卿疏”。天启五年(1625年),熊廷弼坐罪处死。而王化贞则被关到崇祯五年(1632年),才坐罪伏诛。
天启二年(1622年),乔远进光禄寺卿。五月,山东白莲教在徐鸿儒的率领下起义,数万人攻陷郓县、邹县、滕县等地。到了十一月,徐鸿儒遭部下出卖,被捕遇害,起义被镇压下去。由于白莲教教徒多为穷苦民众,乔远疏言:“赤子无知,请乘大捷之后,招抚赦宥。”建议天子宽宥这些教徒。这一建议最终获得批准。
天启三年(1623年),乔远旧疾复发,乞归。朝廷不同意,还将他擢升为通政史。乔远无奈只得再次上疏辞官,一直写了五封“辞职信”后,方被批准以户部右侍郎之职,致仕归乡。清乾隆《泉州府志》载:“(乔远)加户部右侍郎以归,橐中不满一金。”乔远为官清廉,以至于归乡时竟囊中羞涩。
何乔远与名宦詹仰庇曾结伴同游六胜塔
何乔远诗咏过清源山老君岩
奋笔耕书 名满天下
天启四年(1624年),乔远回到泉州,继续讲学于镜山书院,后又主持泉山书院。此时朝堂权柄早已落入奸宦魏忠贤之手,他为收人心,屡次派人来请乔远重新出仕,均遭拒绝。乔远心若明镜,他知道绝对不能与结党营私的魏忠贤搅和在一起,否则会玷污自己的名节。崇祯元年至崇祯二年(1628—1629年),何乔远参与招抚郑芝龙、李魁奇两位海上雄强,并顺利完成任务,更是令人对他肃然起敬。
崇祯二年(1629年),魏忠贤阉党被剔除干净。在台省的共同举荐下,乔远以南京工部右侍郎之职召回。崇祯帝嘉其老成体国,又令署户、工二部。但这时的乔远年迈多病,仅上任2个月,就又致仕返乡了。
崇祯四年(1631年),乔远病卒,享年74岁。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入祀于泉州学宫左隅。崇祯九年(1636年),兴泉道曾樱为其建“理学名臣”坊。《闽中理学渊源考》评曰:“乔远终始四朝,后先一节,安贫乐道,鞠躬厉行。平生德容冲粹,与人交洞见肺腑。自少励志前修,既立朝,以文章气节自砥。”
乔远一生奋笔耕书,除《闽书》外,其著述还有《狱志》《膳志》《西征集》《名山藏》《镜山集》《皇明文征》《释大学》《释武城》等,另编纂了《泉州府志》《安溪县志》,辑有《武荣全集》,撰写《东湖浚湖记》《同安海丰埭记》《顺济桥记》等文章。这些书稿皆其“一生精神所注”。宰相叶向高在为《闽书》作序时,称乔远“平生笃学真修,无愧宋儒”。
不管为官或处世,乔远都有着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并以此撑起自己饱满的生命之帆。明代福建副使樊维城曾评价“镜山先生”何乔远称:“先生登第于神庙初年,仕不择官,必尽其职;禄不营家,必敬其事;言不相时,必据其忠;志不希进,必投其合。故立朝五十年,声名满天下,而官止于少司空,宅仅能以蔽风雨,租不足以供饘粥,而萧然自得于性命之内,弹琴读书,咏先生之风……”仅数语,便概述出了何乔远嶙峋峭跋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