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数据”填报志愿 可靠吗?

2023-06-29 19:48:32 来源: 华商报

2023年各地高考分数相继出炉,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关注重点。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考填报志愿的过程也迎来了一场变革,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开始借助“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来完成志愿填报。


(相关资料图)

AI智能选志愿成新趋势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近期关注的焦点,多个平台纷纷推出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如夸克、百度、知乎、高考直通车、求学宝等,用户按步骤填写基本信息,点击“生成”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测算出不同省份的考生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对应专业的志愿录取概率,旨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选校建议和志愿填报指导,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业规划路径,智能推荐报考院校。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涵盖“志愿填报”的公司共有2755家,近7成的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截至2022年高考,百度高考服务累计用户数量高达8.48亿,服务总次数也达到96亿次。

不同平台推荐结果有差异

有人表示在使用此类工具时,不同平台的推荐结果存在差异,各个App之间所给的分数预估排名相差甚远,预估的录取概率也有所不同。显然,这样的差异引起了公众对其可靠性的关注。

华商报记者亲身体验了几个AI志愿填报系统后发现,在不同AI志愿填报系统内输入“陕西-文科-478分”的成绩后,不同App预估的全省排名确实存在差异。百度、知乎给出的全省预估排名分别为17258名、16930-17258名,圆梦志愿App上显示全省排名第17576-17937名,推荐学校有530所,高考志愿填报App推荐学校为429所。

业内人士表示,考生和家长在使用智能志愿填报系统时,需要保持理性和灵活。这些系统虽然通过广泛的数据支持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参考和指导,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依赖它们。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涉及学科成绩,还涉及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学校特点、地理位置等多个因素,每个学生的需求和优先级都是不同的,这些个体差异无法完全被大数据分析所覆盖。考生和家长应结合个人情况、专业意见和其他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总而言之,目前依靠人工智能填报志愿具有局限性,让AI“包办”并不靠谱,参考借鉴一下可以,千万不能过于迷信。

教育部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在面对巨大的吸引力时,许多人开始聚焦于这个市场,催生了以AI、大数据、一对一指导等为代表的各种服务形式,提供线上或线下服务,收费范围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各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开始涌现出志愿规划师、AI人工智能填报志愿卡卖家等。他们在短视频、小红书等平台上分享填报志愿知识,被誉为专业的升学规划专家,同时也推销志愿卡,售价数百元,声称输入个人信息后可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近日,教育部发布预警中提到,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

事实上,获取志愿指导的途径很多,各地教育部门一直都提供免费咨询、政策解读、志愿填报指导等服务,部分学校也安排教师亲自指导学生填报志愿。考生和家长应根据自身考试成绩、经济状况等,选择合适的志愿填报服务,不要盲目跟风高收费、AI技术等,同时要提防报考诈骗、招生诈骗等。

(记者 胡宇宁)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