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创新机制力促脱贫群众稳岗增收

2023-08-17 06:44:56 来源: 广西日报

南宁市创新机制力促脱贫群众稳岗增收


(资料图片)

8月11日早上,马山县白山镇上龙村脱贫户黄翠甜像往常一样,前往离家不远的祖昌门业就业帮扶车间上班。

对于黄翠甜来说,就近务工既能增加收入、又方便照顾家人;对于企业来说,招收周边村民既确保了用工的稳定,又节约了建员工宿舍的费用。据了解,目前南宁市已有类似“双向奔赴”的就业帮扶车间311家,为5000多名脱贫劳动力提供了满意的岗位。

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是南宁市全力做好脱贫群众稳岗增收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省会(首府)城市,南宁市创新成立市防止返贫致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乡村振兴和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指挥部,制定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防止返贫致贫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不断“拓岗”“送岗”“增岗”“优岗”,实现了脱贫群众务工规模、务工时长、务工收入稳步提升,充分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截至7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万人,完成全年任务%;2022年10月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万元。

“送岗”到村

精准匹配就业岗位

在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模式拓展到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

“感谢‘小梁送工’,我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在自家附近的菜鸟驿站工作的残疾人张丽君说。据震东社区就业服务站站长梁佳介绍,“小梁送工”服务品牌已累计帮助当地搬迁群众转移就业万人次,实现务工增收超1200万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南宁市精心组织“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充分利用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广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监测信息平台政策工具箱、“智慧人社”系统、帮扶干部点对点宣传等精准匹配就业岗位,把就业需求送到脱贫群众的家门口、手机上、心坎里;同时大力宣传积极就业、爱岗敬业的先进个人,从源头上防止“等靠要”思想滋生蔓延。

1—7月,南宁市累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504场、提供岗位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万人;与对口协作的深圳市签订《就业帮扶框架协议》,通过东西部协作就业帮扶机制,收集发布1075家广东企业万个岗位,形成“一县一企N车间”助力脱贫群众增收新模式。

“增岗”有方

全面落实惠民政策

傍晚时分,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雄会村脱贫户杨居清走出家门,按照村两委的安排到邻居家走访,并及时记录生产生活等情况。

雄会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再明告诉记者,杨居清踏实肯干、认真负责,担任网格员后主动利用农闲时间登门服务,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南宁市已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25121人,重点保障弱、半劳动力户增收逾万元。

知者随事而制。南宁市充分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全面落实创业奖补等惠民政策,努力“增岗”“拓岗”:马山、上林、隆安、宾阳等县区建设创业园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亿元,吸纳就业11016人;建设集“用工招聘、职业培训、劳动维权、法律咨询”于一体的公益性零工市场7家,提供零工岗位 万个,实现灵活就业万人;针对亟待提升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群体,南宁市创新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积极参与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促进26610人就业。与此同时,该市还狠抓以工代赈带动脱贫劳动力增收,2022年以来累计实施344个项目,带动3399人次农村劳动力务工增收。

“优岗”见效

做强产业联农带农

横州市马岭镇清泉村的加工厂里,几位脱贫户正在将该厂生产的木瓜丁打包装箱,准备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经过数年的发展,该村“木瓜秸秆粉碎喂猪、猪粪发酵后用于木瓜种植”已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农家肥种植的木瓜果大、浆多,产品在网上备受好评,全村几乎所有脱贫户都从相关产业中获益。”清泉村党支部书记钟华强说。目前,横州市木瓜种植面积逾5万亩、拥有木瓜加工企业18家,“集中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种植-木瓜酶提取、木瓜丁加工”的产业链已然形成。

南宁市沃柑、火龙果、茉莉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之首,蔬菜、淡水产品产量全区第一,水果、肉产量全区第二,上述农业产业已为脱贫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面对已有成绩,该市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继续围绕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建设,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开辟一批用工岗位,以期全方位提升联农带农成效、优化脱贫人口就业。目前,南宁市已累计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240家、有联农带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2877个,覆盖421个脱贫村,带动脱贫户万户。

“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脱贫群众稳岗增收的根本保障。”南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清亮举例说,近年来该市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比亚迪、潮力、瑞声等知名企业带来了大量优质就业机会。2022年至今,全市累计向比亚迪等重点企业输送农村劳动力2306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076人。“我们将继续服务好重大企业项目,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的就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工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数量和质量。”张清亮表示。(记者 孟振兴 通讯员 单松松 张林忠 实习生 莫荣珍)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