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2 20:19:09 来源: 信息时报
早在1992年,参加志愿服务之前,马如帼的热心事迹就登上了报纸。一篇《心地善良的马如帼》的报道,记录了她的善举。1992年8月18日,马如帼在广州孙逸仙医院偶遇一对带着女婴前来看急诊的青年夫妇,帮助这对夫妇垫交按金,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次日又带上奶粉到医院前来探望。当时,200元对于普通工人的她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当女婴母亲归还200元并掏出20元酬谢她的时候,她却谢绝了。
20多年过去了,马如帼依然以能帮助别人为最大快乐。如今,她在探访长者的时候,经常会为老人家带上一些日常用品或食物。中秋送月饼、新年送挂历,听说社区孤老需要电饭煲、热水壶、新床铺……马如帼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日里,有长者向她求助,比如身体不舒服、需要维修家具等等,她总是义不容辞,勤于跑腿为老人家提供帮助。
(资料图片)
多年来的志愿服务中,马如帼负责每月探访逢源街道辖内孤老,定期一个月探访两次,陪他们聊天,观察长者实际需求,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曾经有位长者因孩子去世精神崩溃,不吃不喝,马如帼多番探访劝说下,老人终于愿意进食。因为担心老人日常吃饭问题,马如帼离开前还留下好些天的饭钱给附近快餐店,让快餐店每天送餐给老人家。后来,考虑到老人家已经90岁,身边无人照顾,单位送他到养老院。得知老人不久后去世,马如帼悲痛了好久,还一直埋怨自己没有陪同长者去养老院。“当时我应该陪着送老人去养老院,有熟悉的人聊天,至少他心情会好些。”马如帼说。
因为长期结对帮扶,马如帼对老人家的情况很了解。邓叔是一名独居孤寡长者,因为生活经历和自身性格,他戒备心很重,不信任他人和社会。在探访中,马如帼偶然发现邓叔居住的房屋没有产权,属于政府代管房,她前后奔走忙碌多日,帮助他申请免租,解决了邓叔的一个大难题。探访两三年下来,邓叔开朗了不少,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也会经常“麻烦”马如帼帮忙解决,心里早已把马如帼当成了亲人。
马如帼给邓叔过生日
“其实不仅仅是我帮助他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有的老人家性格爽朗旷达,很容易开心满足,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很值得我学习。”
马如帼负责结对的其中一名服务对象朱伯是位视力一级残障的高龄孤老,每次探访朱伯都能感受到他乐观、感恩的心态。“之前逢年过节的时候,朱伯还会给我发微信红包,虽然我没有收下,但这份心意真的让我很感动。”马如帼说道。虽然朱伯已经去世,但从朱伯身上学到的品质,一直影响着马如帼,带给她非常多的正能量,让她感受到成为志愿者并不只是奉献,更多的是收获。
二十余年来,马如帼把志愿服务当成自己家事一样全心全意去做。在逢源街道的志愿者评选活动中,她曾荣获2020年逢源街志愿者表彰“暖心博爱奖”、“红心守护使者”称号,2019年逢源街志愿者表彰“优秀志愿者”称号等奖项。
闲暇的时候,马如帼喜欢做做手工,做手工让她退休后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住在六榕街的她,经常到社区工疗站,教残障人士做手工。比如,过年时与残障人士一起折灯笼,营造新春氛围;将饮料瓶改造成艺术花瓶,美观又环保。马如帼带领学员一起,用双手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有时,她还会带着工疗站的残障人士一起到流花湖公园唱歌,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马如帼制作的手工作品
在马如帼看来,在与残障人士的相处中,应该尊重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平等的心态。平等对待,是很多残疾人所希望的社会交往方式。多给他们一点关心、一点尊重,那么残障人士就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