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000000亩!粮食稳产妥妥滴!

2023-09-08 09:36:58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白露是我国热与冷的分水岭,白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秋粮也开始陆续成熟。

秋粮是全年的最后一季粮食,也是全年粮食的大头,占到了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成以上。


(资料图)

今年秋粮的面积稳中有增,预计达13.1亿亩。

秋粮都有什么?怎么分布?

我国粮食按季节分夏粮、早稻和秋粮,分别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1%、4%和75%。

秋粮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等品种。秋粮里的水稻分为中稻和晚稻,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我国的中稻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晚稻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几乎都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15个南方省份。

秋粮中的玉米和大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

秋粮如何稳产增产?

今年秋粮保稳产增产主要靠两大方面,一是防灾减灾夺丰收,二是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夺丰收。

在防灾减灾方面,今年强化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联防联控,种子处理、高效植保机械、绿色综合防控等相关技术到位率达98.3%,可提高单产5.6%。此外,今年国家累计下拨农业防灾救灾资金37.1亿元,支持东北、华北洪涝和西北干旱重灾区防灾救灾和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在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首先把资金向重点地区重点作物倾斜,聚焦单产提升潜力大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200多亿元,按照“一县一方案、一县一对策”,在 100个大豆、200 个玉米主产县整建制推进,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玉米、大豆种植密度显著增加,为单产提升夯实了基础。

其次通过科技支撑,发布了主导品种158个、主推技术164项,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

最后是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扬长避短”开发利用:

黑土地:今年,东北四省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预计增加到9000万亩以上,实现在保护中利用耕地。

盐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以及华北五大区域的盐碱地,今年更多成为后备耕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吉林大安到山东东营,再到河北沧州,“改地适种”和“改种适地”两种模式并驾齐驱,改写着盐碱地种不活粮食的历史。

丘陵山地:丘陵耕地的面积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年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丘陵山地多的省份,在开展小田改大田、将土地平整连片的同时,从机械入手,推进能够爬坡过坎、适宜丘陵地区作业的小农机的研发,让这些土地变得能种、好种,降低作业成本。

中低产田:各粮食产区围绕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的年度任务,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撂荒地: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各主产省份还大力推进田长制,杜绝土地撂荒。在四川,新技术也被应用起来进行“巡田”,“天府星座”遥感卫星今年就通过颜色对比,发现了个别撂荒地块及非粮化地块,并反馈给主管部门进行上门督察整改。

眼下秋粮长势如何?

目前北方地区玉米、水稻陆续进入蜡熟期,大豆处于鼓粒期;南方中稻处于灌浆成熟期,晚稻正在拔节孕穗。

除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遭遇较重的洪涝灾害、西北局部地区遭遇干旱外,全国旱涝灾情总体轻于去年和常年。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雨水充沛、光温充足,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生长发育,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有希望。(记者 王琰 梁丽娟 陈博)

责任编辑:王振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