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01:50:22 来源: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纪录片《今又〈雷雨〉》海报
(资料图)
经典&现代:
当经典再度被解读,它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回响?纪录片《今又〈雷雨〉》是一场话剧的再现,更是对经典跨越时代引起共鸣的探索。在濮存昕的导演之下,新版的《雷雨》它融入了更多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和视听效果,更加贴近现在观众的审美习惯。
对话&现实:
纪录片《今又〈雷雨〉》呈现了新版《雷雨》对剧中人物的深度挖掘。濮存昕导演通过细致的人物设定和深入的心理描写,让他们更接近具有血肉和深度的真实存在。《雷雨》呈现出的问题,挑战了我们对于家庭、社会与人性的传统认知。新版《雷雨》不仅是对经典的回溯,也是与当代现实的一场对话。
纪录片的特色与亮点:
1.时代的交织:通过濮存昕导演的精心解读,《雷雨》似乎焕发了新的生命。濮存昕导演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对《雷雨》进行了全新的深层次解读,充分展现出这部经典的时代价值和艺术魅力。
2.真情的访谈:在纪录片《今又〈雷雨〉》中的访谈,每一段对话都深入到艺术家的灵魂深处。他们的疑惑、探索、冲突与蜕变,都在言语之中流淌,与经典《雷雨》产生奇妙的共鸣。从导演到演员,从灯光师到化妆师,每一个人物都与《雷雨》有着深深的缘分。他们的访谈将带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喜悦、烦恼、挣扎和希望。
3.真实的表达:纪录片《今又〈雷雨〉》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框架,以真实跟拍的方式记录了话剧从筹备到公演的全过程,真实、生动、震撼,使观众身临其境。从试读到幕后换装,每一次情感的爆发,都无所遁形。这是对艺术最裸露的呈现,也是对人性最深刻的挖掘。
濮存昕导演的解读:
一九三四年,二十四岁的曹禺先生写出了中国划时代的经典作品《雷雨》。一九五六年,曹先生面对当时的文化环境做了修改,突出了阶级斗争的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著的思想内涵。北京人艺以及全国各个剧团几十年来演的《雷雨》,都是一九五六年的版本。与我联合导演新版《雷雨》的唐烨欣喜地将她淘到的一九三六年印刷的《雷雨》剧本送给我的时候,我高兴极了。先后两个版本一对照,除了原版的序幕和尾声外,故事剧情线索和台词也有着很多不同点。
看老版《雷雨》时,台下有哄笑的反效果,在解读剧本时我们要思考这是什么原因。根源就像蓝天野老师在一次艺委会会议上所说:“我不知道被反复宣传的北京人艺表演艺术风格是什么。我只说北京人艺的表演:不应该是虚假的,不应该是概念化的,不应该是情绪化的。”
我们对照一九三六年的原版剧本,以修订版剧本为基础,删减了使戏剧节奏拖沓的台词,加入了周朴园因明了家族风波而整顿家族秩序的动作线,突出了鲁贵不甘被繁漪辞退、担心女儿被卷进周家是非的线索,清晰了作为全剧背景的罢工和家族风波这两大事件,使观众明了这个故事结构其实就是周、鲁两家人进入彼此的空间。
曹禺先生以小见大,我们似乎在寻找他老人家隐在剧本中的密码,那一定是他青年时代阅读欧洲名著后的人文情怀,对中国当时社会中人间苦难的怜悯和悲情,他同情他笔下所有的人物,包括后来往往被当作批判对象的周朴园和鲁贵。
我觉得,《雷雨》一定可以从一个具象的物体房间中拓展出想象的空间,像俄罗斯的话剧《奥涅金》一样。
灵感是不期而至的。《雷雨》的戏核是什么?就是三十年前一段爱的因缘。在矿上闹罢工、家里出风波的困扰下,周朴园愿意一个人在专门布置的、与三十年前爱恋时一样的房间里休息,这个房间的家具,被来到周家的侍萍认出来了:“这些家具……这个柜……”沙发,最后还有那个镶着自己遗像的相框。她的眼睛,在一个一个地辨认……
说到新版《雷雨》,我还要感谢中国文联的领导请来艺高文化蔡懿先生的纪录片团队,这个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基本上在排练厅和剧场全程拍摄了《今又<雷雨>》的纪录片,全长三个小时。蔡懿先生告诉我,他愿意为有价值的当代艺术留下史料。我代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真心感谢为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默默做出贡献的人们。
《今又〈雷雨〉》纪录片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重新认识到《雷雨》的价值,欣赏经典与创新的融合、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也让我们对濮存昕导演的艺术追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