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9 11:14:57 来源: 江淮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 史洪芳)3月7日,记者从“深化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安徽大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发展态势。未来五年,安徽将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加快打造“4+10”万千亿产业,努力实现“翻番”目标,即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达到6.5万亿元左右;2027年比2022年翻一番,达到8.5万亿元左右。
2022年,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1.5%,新开工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6个,其中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技改投资增长21.3%,居全国第5、长三角第1、中部第2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6户,比上年同期多增318户,创十年新高;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56家,超历年总和;汽车产量174.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2.7万辆,均创历史新高;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2.2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未来五年,安徽将着力提质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800家。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坚定不移走低碳发展、绿色制造、集约循环之路,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5%和18%以上。持续增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企业以管理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
【资料图】
2023年,安徽将围绕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组织开展工业稳增长、优势产业壮大、数字赋能、优质企业引育、科技产业协同创新、质量提升、绿色发展、降本增效“八大行动”。
一是实施工业稳增长行动。持续深入实施包保服务、要素对接、政策落地、升规纳统、助企解难五项行动。常态化、点对点开展企业走访帮扶,以实际行动抓好工业稳增长。组织开展对接活动,有效调动产业、科技、金融等多部门力量,推动原料、用工、金融、科技等要素无缝对接。抓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落实,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免申即享”,确保项目资金尽早直达基层、直补企业,不断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加强规模企业培育,对续建、新建、谋划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
二是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着力打造万千亿产业体系锻长板。落实制造业倍增计划,推动装备制造业营收向万亿元冲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突破50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增长20%以上。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强链条。坚持一市一策、一链一策,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链主企业,打造“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动能。统筹推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把制造业投资作为主攻方向,紧盯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和落地。扩大技改项目投资,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
三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改造,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0个、典型示范园区20个,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0家,推广工业机器人1万台,争创一批国家级典型示范。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坚持“建平台、用平台”相互促进,实现3万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和改造,推广应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3万个以上。深入实施“中国声谷”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力争“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过2100家、营收达到3000亿元。
四是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引育行动。坚持“培育+引进”双轮驱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争取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00家以上、冠军企业10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支持各地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总部等,培育更多百亿企业、千亿企业。
五是实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行动。紧扣“产业+科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推动国家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营,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0个以上。不断促进协同创新。制定发布“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目录”,完善“企业出题、能者答题、市场阅卷”产学研协同攻关方式,实施100个以上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技术转化推广。完善升级“三首”政策引导和示范应用体系,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340个以上,加大政府采购和市场化推广力度,推动工业领域场景开放创新,使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工业领域首发首用、迭代升级。
六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0个、省级新产品500个以上、“安徽工业精品”100个以上,“三品”示范企业100家以上。支持企业每年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项以上,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全国质量奖和中国工业大奖。
七是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聚焦重点耗能行业,开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新增“两高”项目审批,依法依规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优化全省铸造产能配置。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0家、省绿色工厂8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左右、绿色设计产品50个左右。
八是实施降本增效行动。坚持降成本、抓改革、强管理多管齐下,持续提高行业及企业效益水平。出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强化要素保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供给侧提质。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进一步优化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办法。持续扩大“亩均英雄贷”覆盖面,发放“亩均英雄贷”200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