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事通!“两节”临近,安徽全力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2-12-24 22:20:45 来源: 江淮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 史洪芳)2023年元旦、春节即将临近,我省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增多。如何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12月23日上午,记者从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多措并举做好农村地区医药保障和健康服务资源储备,推进分类分层分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障农村群众就近获得健康服务


(相关资料图)

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能力。在全省658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已全部设置发热门诊的基础上,161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要求全部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将部分核酸采样屋转化为发热医疗站,鼓励规模大、覆盖人口多的村卫生室设置发热诊室,保障群众就近获得健康服务。网格化布局家庭医生团队,公布家庭医生姓名、电话,确保农村每个居民知晓并能及时顺畅联系到家庭医生。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组派专家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驻点出诊、指导,提高乡镇卫生院识别高风险人群、诊断和处置能力。

扎实推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目前,全面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调查工作。建立重点人群台账,责任明确到单位、到具体人,实行“红、黄、绿”分级健康管理,及时提供转诊服务,将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纳入签约服务,实现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强老年人预防接种,采取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种疫苗,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筑牢免疫屏障。全省累计指导(含用药指导)143万人次,健康监测86万人次,抗原检测38万人次,指导居家治疗31万人次,协助转诊4562人次。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

落实居家治疗人员服务。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居家治疗人员情况,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村民委员会负责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落实,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可以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全面落实急诊急救和转诊服务。乡镇卫生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首诊、接诊、转诊流程,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加强县域统筹调度,以网格化布局医共体为单位,按网格人口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构建农村地区20公里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畅通县域医共体双向转诊通道,保障网格内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运、收治。

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

切实加强乡村人员配备。加大县域内医务人员统筹调配,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填补空缺,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正常开诊,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

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发挥覆盖16个市51家互联网网医院作用,通过线上问诊,物流配送药品,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利用皖事通APP,建立抗原检测阳性推送机制,乡镇卫生院及时联系并指导做好健康监测、居家治疗,提供用药指导,必要时上门随访服务。通过“智医助理”外呼系统开展宣传防控知识、防控政策、高风险人群注意事项等。

此外,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呼吁,近期返乡的群众,要做好返程途中个人防护,返回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返乡后,尽量不要参与聚集性活动,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与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联系。

责任编辑:王振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