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 01:39:39 来源: 韭研公社
背景
(相关资料图)
车东西8月11日消息,国外时间8月11日,据外媒The Verge报道,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投票决定允许Waymo和Cruise在旧金山全天候运营其Robotaxi服务。
公众对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的决议意见分歧较大,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己见。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表示将保留撤回决议的权力,并希望通过让自动驾驶汽车公司能与急救人员、执法部门、市政官员进行接触,逐渐用实际行动来抚平人们的担忧。
Waymo联合首席执行官Tekedra Mawakana说:“「这标志着我们在三藩市的商业运营真正开始,我们迫不及待想让三藩市人体验完全自主驾驶带来的移动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无障碍优势。”
——Robotaxi是什么?
Robot:机器人,taxi:出租车,顾名思义,robotaxi译为无人驾驶出租车。
——Robotaxi的前景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Tom Narayan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Robotaxi的出现将颠覆汽车行业,Robotaxi解决了一切问题:
我们相信,在我们的有生之年,Robotaxi可能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能改变社会。它们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节省数万亿小时的时间。
全球有太多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93%是人为失误造成的。市中心的停车空间过多,通勤者慢速怠速的时间过长,等等问题都亟待Robotaxi解决。
我们预计(在robotaxi出现后)全球许多城市都可能禁止私家车。重要的是,考虑到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的价值和便利以及低廉的价格,我们认为消费者将不再购买私家车。
根据Narayan在报告中的推测,假设robotaxi在2035年前可以获得监管机构的全面批准(2030年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届时预计一辆Robotaxi的成本可能是5万美元,一辆robotaxi可能会取代五辆私家车:
根据计算,由于利用率更高(在美国,出租车每年行驶里程是私家车的6倍),因此Robotaxi的成本应该远低于私家车。
此外,由于robotaxi不需要司机(司机占优步费用的45%),Robotaxi的价格可能是优步目前价格的55%。
而这个价格应该会极大增加Robotaxi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使他们愿意用Robotaxi来替代私家车。
——Robotaxi 产业概述: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产业链包含:①提供高精地图与定位、传感器、AI训练、智慧道路技术支持的供应商;②供给侧的自动驾驶公司、主机厂、出行服务商;③需求侧的乘客;④监管侧的地方政府。
Robotaxi集“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 于一身,是对共享出行服务的全面体验升级,将成为未来地面共享出行的理想形态;其运营包含车辆资产运营(运营基础)、车辆服务运营(运营保障)、出行服务运营(运营核心)三大内容,最核心的出行服务运营以安全稳定为本、流量为王。
目前中国Robotaxi的运行以测试、试运营为主,2022年底已经允许无人化测试,预计2025年可实现规模化运营;2030年将成为用户采纳率较高的出行方式,实现常态化运营。
——产业链布局:
在产业链商业合作模式方面,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出行服务商的“铁三角”模式综合各方实力,同时三方可相互分担项目成本、共享数据与乘客资源,可加速Robotaxi市场化。
传统主机厂倾向于通过旗下出行服务商与自动驾驶公司合作开展Robotaxi业务,便于掌握更多运营数据,用以自研自动驾驶技术,如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Momenta、广汽集团旗下的如祺出行+小马智行。
蔚来、小鹏、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已自研软件算法,正在通过成立出行服务商布局出行服务领域,如小鹏的“有鹏出行”。
国内拥有测试/试运营车队的自动驾驶公司近10家,如百度Apollo、AutoX、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累计测试里程超7000万公里。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挑战:在技术方面,仍需要较长的时间解决长尾场景问题,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及配备安全员的运营成本;从消费者角度看,大部分消费者对Robotaxi认知不足,尤其对安全问题存有顾虑;当前监管者对安全问题也存疑,所以未能放开政策管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在商业合作方面,主机厂与自动驾驶公司、出行服务商之间既存在协同合作关系,同时存在运营数据归属权的竞争关系,不能完全深入合作。
机遇:车路协同方案可绕过长尾场景的技术难题,让“聪明的车”跑在“智慧的路”上,再结合云平台的全局调度、协同,大幅度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车路协同方案将产业链各个角色进行串联、深度绑定,可加强其在自动驾驶落地工作中的凝聚力;目前国内重点城市先行示范区已积累丰富的测试/试运营经验,已经形成较成熟的Robotaxi生态体系,并出台了相关管理规范,为全城/全国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