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解字:化

2023-07-05 15:24:56 来源: 个人图书馆-昵称503199

“化”,古字象形为两个背靠背的人,一个头向上,一个头向下的形象,古意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演化过程。头向上表示生长,头向下表示入“化”。“化”有着明确的指向就是生命必然要走向消亡,入“化”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同时,“生”与“死”又是事物的阴阳两极,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有“生”必有“死”,会“死”必会“生”,以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化”意味着生命的轮回,能“化”说明这个事物还存在,不能“化”说明这个事物已经不存在了。


(相关资料图)

中华的古医学将肺臓的运行功能定义为“化”,这是对生命的大彻大悟。人体男子九窍、女子十窍且每一窍都与人体的臓器相关,绝大多数窍要么只进不出。要么只出不进,唯有与肺臓相关的鼻孔,一呼一吸,一进一出,均匀有序,时刻不停。如果正常的呼吸一旦停止,那就意味着人们已经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因此,“化”直接地反映了生命的阴阳合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黄帝内经》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合和,生道兴也。”一呼一吸、一进一出、一起一伏、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生命就是通过“阴阳合和”的“化”的作用,与外在世界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得以生存。

心臓如同泵站,用压力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乃至毛细血管的末梢。而肺臓通过一呼一吸所形成的势能提供气流,可以让血液中的细胞或分子活跃起来,随着气流而自行奔走。黏稠血液的运动与清澈溪水的流动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前者依靠人体内在的气流提供活力,而后者依靠山体形成的落差提供动力。如果没有气流的带动作用、激发作用、传输作用,生命很快结束。这就是“化”的功用。

因此,“化”代表着“阴阳合和”的自然规律。这是华夏民族所独有的大智慧。自然万物皆因“化”而生,人间万事都由“化”而成,“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穷无尽!

所谓“修短随化”,出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必然要遵从生命演化的自然规律,都有结束的时候。

与君共赏唐代张九龄的诗《浈阳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