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树人的“摔跤校长”

2023-08-26 05:31:1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走近2022年“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获得者中国教育报刊社宝钢教育基金会主办

身高不到一米六,肩膀宽厚,肌肉线条分明,黝黑的脸上,一双不大的眼睛颇为有神,有点稀疏的短发鬓角处已经布满银丝。不听人介绍,很难把眼前这个语调轻柔、待人热情的中年男子跟这样两个身份联系起来:曾经的职业运动员、如今的乡村小学校长。


(资料图片)

从教27载,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志辉,不仅带着一批批山里娃“摔”出了更广阔的人生,也结合“以体树人”举措探索出一条育人新路。不久前,他荣获“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

“想看到梦想在学生身上延续”

“最初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在赛场上看到国旗升起,大声唱国歌。”朱志辉坦言,自己并不算个成功的运动员。1996年,18岁的他从萍乡市体校毕业,放弃进政府机关的机会,到偏远的农村学校新泉小学当体育教师兼摔跤教练,“就是想看到梦想在学生身上延续”。

“有练摔跤的工夫,不如多帮家里干点农活”“农村的孩子要先念书”……教师和家长对体育抱有偏见,对摔跤更是陌生,现实让朱志辉的“体育梦”面临重重困难,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面对质疑,他耐心地向教师、家长一遍遍解释:摔跤其实是一项非常“聪明”的运动,能全方面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观察力、判断力,还能提升抗压力。

一切从零开始,选苗子、抓教学、带训练,他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

没有训练器材,朱志辉就物尽其用,把报废的汽车内胎剪成长条让学生做肌肉拉伸训练,用木头做成杠铃,带学生投掷石块锻炼手臂力量。为了出成绩,摔跤队暑假要集训,他带着孩子们一人一张凉席睡在教室地板上,做饭也得自己动手。

1997年,这群孩子代表芦溪区参加市运会,获得6金12银的佳绩。

一战成名后,摔跤队的训练条件开始改善,质疑声也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跟着朱志辉训练,不少走向各级赛场,“摔”出自己更广阔的人生。

朱志辉早年带过的学生、如今的同事,麻田中心校副校长曾汉金就是其中一个。2012年,从国家队退役的曾汉金选择到麻田中心校任教,“如果不是我师傅把我领进摔跤队,现在我可能是‘小混混’,在社会上打架”。

“让农村孩子也拥有健康昂扬的姿态”

2006年,朱志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被任命为麻田中心校校长。

彼时的麻田中心校比新泉小学更偏远,生活条件也更差。如何尽快把学校办出特色进而争取更多资源,是这名体育教师出身的新校长面临的首要问题,朱志辉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熟悉的摔跤。

凭着10年摔跤积累起的经验和名声,再组建一支队伍并不难。但是,随着身份的转变,一些关于学校体育的新理念正在朱志辉脑海里萌发。于他而言,如何帮全校孩子成长成才已是重要的课题。

“一个孩子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概率非常小,我更希望从这里出去的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积极向上的人。”朱志辉说,“体育治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比赛和训练让孩子们在反复摔倒爬起来的过程中植入一颗磨砺意志、不怕摔打的种子,“让农村孩子也拥有健康昂扬的姿态”。

朱志辉和同事们一道,摸索出一套以“普及+专业”为特征的摔跤课程体系,涵盖全校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天赋,每个年级练什么项目也有着精心设计,在此基础上向其他音体美课延伸。

每个月的学习榜样评比,学校特意单列体育这一项,不只是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名字和照片能出现在宣传栏里,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在荣誉墙上同样有一席之地。

在这种朱志辉称之为“以体树人”的理念培养下,十几年来,200余枚奖牌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168名摔跤专业人才走出麻田中心校,进入各级体校和体工队,其中有两名摔跤国家一级运动员。学生历年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及格率也稳居萍乡市前列。

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获得的各级荣誉至今已有70多项,光国家级的牌子校门口就挂了5块。

“踏踏实实做好手头的事,就已经感到很幸福了”

如今的麻田中心校,坐落于武功山管委会投入近4000万元新建的校园里。校园内,各种功能教室和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专业的训练馆能容纳两场省级摔跤比赛。

每当有人来访,朱志辉会自豪地向访客介绍学校丰富的音体美教学资源——以摔跤出名的麻田中心校,如今特色课程已远不止体育课一类。

“设备不到位,我们就去筹专门项目经费;师资不专业,我们就邀请名家来交流,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敦促我们的教师提升技能与专长。”这个自称很多东西都“不太懂”的“摔跤校长”,从不吝于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为学生尽最大可能争取来自外界的教育资源。

朱志辉请来本地非遗传承人到学校教雕刻,从萍乡市请来教师教书法、国画,与培训机构开展公益合作开设编程课,古筝、围棋、形体课都有专用的教室和专业师资。他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外面各种比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与思维。

说到学生,他总是侃侃而谈,自豪感溢于言表。

平日里,朱志辉喜欢一个人站在操场上看着来回跑动的孩子们,不时会有学生跑过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每当这时,他的幸福感就再次得到“充值”。

“一生能为这所学校服务,我很知足,也很幸福。”有条件更好的城里学校“挖”他,领导也想把他调到教育局机关里,他都婉拒了,“踏踏实实做好手头的事,就已经感到很幸福了”。

武功山脚下这所小而美的学校里,朱志辉继续为“体育治校”而努力,在“以体树人”的路上逐梦前行。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24日第1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