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水上”科技小院,当起“少塘主”

2023-08-15 11:39:09 来源: 上海杨浦

“这个暑假,我们当上了‘少塘主’!”上海海洋大学2022级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生程曦说。

今年暑期,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上”科技小院暑期实践团队前往金山虾类科技小院开展劳动实践、技术推广、调查研究等活动。该团队是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之一。


(相关资料图)

下塘不是一个“容易活”。团队成员经常干着衣服进去,湿着衣服出来。近日一大早,水产与生命学院2021级渔业发展专业研究生周虎鹏就换上厚厚的水裤,为南美白对虾苗投喂饲料。原来,养虾时对于标准的要求极为严苛。大家要每天定好闹钟严格“卡时间”。南美白对虾苗一天要投喂五次饲料,时间算准后,每日的投饵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同时,实践团队必须时刻关注虾的生长情况,从而来选择饲料的规格。此外还要做到“一天两测”,以此时刻察觉亚硝酸盐浓度的动向。“养虾还要保证场地干净,当太阳落山后,我们就要开始清洗空置的虾塘。”程曦说,“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在这里累并快乐着。”

同学们习得的技术和本领,经常能够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的困难。周边许多养殖户常常登门求助,向他们询问一些关于养殖方面的方法和问题。“看着农户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感觉比拿了奖还开心。”周虎鹏说。

某天,金山当地养殖户张叔匆忙求助,说自己家的虾池里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总是在正常指标之上,严重影响了虾的生长。2022级渔业发展专业研究生仇浩立即去张叔的虾池一探究竟,并询问他家养殖池日常打理情况,又仔细观察了虾的状态和虾池周围环境,思考引起亚盐浓度高的因素。

最终,仇浩将注意力集中在虾池边的饲料上,建议张叔今后日常投喂饲料的量减少为以前的30%,试一试效果如何。两天后,张叔专程上门来给同学们道谢,“养虾的问题终于找到人了!”

对于当地养殖户而言,养虾虽然经济效益看似不错,但风险不小。上海海洋大学师生长期开展虾类人工繁育、养殖技术、水环境调控等方面的产学研工作,帮助养殖户开展水质检测、病害检疫、水质调控等,为广大虾类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据悉,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团队前期已和当地养殖户有近30年的合作基础。如今,科技小院里的教学设备设施和生活设施都有了进一步完善,可以满足研究生同时开展实践和毕业论文实验。

“田间地头里、鱼塘虾塘边,就是我们学生的课堂,同学们在这里,既能写科研文章,又能紧贴生产实践。”科技小院指导专家戴习林说。

“在这里,我第一次住在乡村、第一次养虾、第一次测水质、第一次与养殖户访谈……”在项目指导老师翟斯凡和学长学姐们的带领下,团队里最小的成员2022级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伍煜飞感触颇深,“作为当代的海大青年,我们就是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自己的青春!”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