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线调查研究 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大方县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11877户28000余名群众用上了“安心电”

2023-09-01 00:44:57 来源: 天眼新闻

躺沙发上眯了一会午觉后,大方县黄泥塘镇新塘社区群众杨天文伸了伸懒腰,穿上鞋,来到打饲料的屋子,一推闸刀,粉碎机便轰隆隆地吼叫起来。

“一个小时最少打2000斤包谷,300头猪的饲料便有了着落。”杨天文说,现在电压足、电压稳,还不随便停电,用着安心。

杨天文正在打猪饲料


(资料图)

在大方县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11877户28000余名群众和杨天文一样,用上了南方电网的“安心电”,饭能煮熟了,打饲料不愁了,烤烟烘烤不担心了......

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今年四月份,得知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存在群众用电难、用电贵、频繁停电等问题后,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明确要求贵州电网公司妥善解决好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群众关切的用电问题。贵州电网公司党委立即深入一线调研,突出问题导向,寻找破解之策。仅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便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让群众用上了“安心电”。

群众盼来电——

原有配电线路设备老化满足不了用电需求和发展需要

“因为电压低,很多时候煮的饭都是夹生饭。”

“必须凌晨两点起床打猪饲料,这个时候的电才带得动粉碎机。”

“为了种烤烟买了3台发电机,这里停电频繁,烘烤烟的时候,电停上一个小时,这一烤房的烤烟就废了,损失2万元以上。”

4月初,一封反映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存在群众用电难、用电贵、频繁停电等问题的群众来信摆在了南方电网公司党组的案头。

南方电网公司党组高度重视,明确要求贵州电网公司妥善解决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群众关切的用电问题。贵州电网公司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立即深入一线进村入户走访调研,了解群众诉求,剖析问题根源,寻找解决办法。

通过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大方县水电局拨款修建西河水电站,建成后连同相关供电区域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形成了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用电需求攀升,然而承包人企业由于所辖区域线路设备运营维护不够、设备老化、多年来未增容改造,导致群众用电困难。 

2007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毕节供电局多次试图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因涉及多方未能达成一致导致进展缓慢。2021年5月,大方县人民政府主导与毕节供电局签订了《关于解决黄泥塘片区用电问题的框架协议》,当年,贵州电网公司完成了将独立供电区域电网建设纳入“十四五”电网规划的工作,规划投资1.54亿元,新建1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7回10千伏线路、150台配电变压器和189公里低压线路,分三期完成所有项目建设。

现在的电压足而且稳

2023年3月,一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为独立供电区域内3000余户群众供上了“南网电”,占比超37%。

然而,剩下的群众仍然被电压不足、电压不稳、频繁停电等问题困扰着。面对群众“用好电”的迫切期望,贵州电网公司4月24日启动二期配电网工程建设,并提出要在8月底前让群众用上“南网电”。

争分夺秒建——

三个多月时间完成需要两年才能建成的配电网工程

二期工程投资7440万元,正常情况至少两年才能完成,公司提出必须在4个月内完成,难度可想而知。

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大困难也要干。4月19日,贵州电网公司党委与大方县委召开专题工作会,双方决定共同组建工作专班,通过政企联动、形成合力,加快电网建设改造。

非常任务要用非常之策。贵州电网公司成立了工作专班,日跟踪、周督导,按周开展安全、质量、进度等现场督导工作,全力推进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项目按期建成。毕节供电局协调毕节市政府成立市、县、镇三级工作专班,促进各项问题高效处置,环评、水保、用地、林业等合法性手续及时处理,保障独立供电区电网建设顺利推进。

“面对如此紧迫的任务,项目采取‘党建+基建’的工作模式,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从各地紧急抽调党员骨干力量驰援,组建了12支党员突击队和1支青年突击队,党支部带动,党员突击,青年冲锋,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成。”毕节供电局副总经理严奉军介绍。

项目部工作人员正在处理消缺问题

项目建设中创新实行集约化管理,要求现场指挥部日调度,实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让问题过夜。

协调矛盾纠纷、调整施工方案、处理消缺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身影。“三个多月,我们的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顶着烈日,加班加点,就为了群众早日用上‘南网电’。”大方供电局副总经理、施工现场负责人彭适洋说。

8月15日10时10分,黄泥塘镇安坪村第122台变压器正式送电,标志着按正常建设规划至少需要耗时2年才能完成的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配电网项目仅仅耗时3个多月便建成。“不仅进度快,而且质量好,建成了配电网项目的标杆。”严奉军说。

用上“安心电”——

高质量稳定输电点亮群众美好生活点燃群众发展信心

“你看,现在的电压230伏,足得很,稳得很。”杨天文指着电压测量仪,高兴地告诉记者。

杨天文是当地养殖大户,养有300余头生猪。过去,因电压不足、不稳让打猪饲料成了杨天文最烦心的事。为了避开用电高峰期,夫妻俩常常凌晨两点起床,打到清晨6点,才勉强够300余头猪一天的口粮。

“凌晨两点,别人正在做美梦的时候,我和老婆必须爬起来上班。”杨天文苦笑着说。

“现在三相动力电直接接进来,我立即换了台大功率的粉碎机,一抽闸刀机器便轰隆隆响,一个小时就搞定300余头猪一天的口粮。”杨天文边说边抽上闸刀,粉碎机立即转动起来。

和杨天文同一社区的种烟大户罗兴江到烟叶站卖烟回来,脸上堆满笑容:“今年第一次交货,将近2000斤烟,卖了34000多元。”

罗兴江查看烤房用电电压

“你看看,屋里有三台发电机,三台稳压器。都是过去电压不稳、不足闹的。”罗兴江说,“现在接通了南方电网公司的电,不再担心因电压不足、电压不稳造成烟叶烘烤出问题而受损失了。明年准备在60亩的基础上扩大规模。”

在黄泥塘镇产业园区,贵州恒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东的眉头舒展开来,作为一家饮料生产企业,他再也不担心刚泡好花生就停电,只好将这些上好原材料送给群众喂猪了。

“养殖户、烟农可以买发电机,可我们的生产机器功率加起来上百千瓦,用不起啊!”曾东说,现在电压足而且稳,我们的产量和产值都肯定会有一个大幅提升。

“110千伏的民生变电站正在加班加点建设中,计划明年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严奉军说,“届时,将彻底解决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电压不稳、电压不足、频繁停电等问题。”

据了解,贵州电网公司以解决黄泥塘镇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问题为样本,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全面梳理全省15个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诉求,着力彻底解决独立供电区群众用电问题。截至目前,全省15个独立供电区均已分类制定任务计划,有序推进电网建设改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编辑 周阳

二审 顾野灵

三审 李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