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赛(第19季)丨庞国翔:筑梦山村

2023-08-14 15:25:51 来源: 上游新闻

筑梦山村

文/庞国翔

表姐姓李,比我大三岁,叫李莹莹,是我外婆家远房亲戚,我从小就叫她表姐。表姐很漂亮,我们曾在一个学校读书,初中毕业后她就回到老家鹤山坪。


(资料图片)

鹤山坪是江津境内的名山,山上古迹很多,有12道山寨城门。坪东麓是笋溪,坪西麓是长江,因而鹤山坪算是两河分水岭。在坪北则是江津县城,旧《江津县志》说:鹤山坪“为津城保障”。

初中毕业后我就很少听到表姐的消息,只知她后来到了鹤山坪下面的一家很大的国营厂矿,在厂区内开了一个小商店。这厂大,有好几千人,因为表姐漂亮、能干,后来就嫁给厂里翻砂车间的一名工人。

在我们这地方,端“泥饭碗”的农村姑娘,嫁给了端“铁饭碗”的工人,姑娘和娘家都是很荣光的。姑娘能成为工人家属是很有脸面的,我们称之为“工嫂”。能成“工嫂”,是我们这个山乡的姑娘的梦想。

我曾听我父母讲过:表姐虽然在她丈夫所在厂里开了店,半工半农,有一定的收入,但不知什么原因,她说并不想过这种生活。她总想回到山村,梦想着回到生她养她的鹤山坪……这可能就是表姐筑梦山村之初吧。

表姐虽是“工嫂”,但她不改农民本性。她在每个星期天,都将店子交给老公,自个回鹤山坪帮父亲干农活,打点花椒林。

2010年初夏的一个周末,我应邀参加鹤山坪12道山寨城门遗址的调查工作。在山上一个叫保坪的村院我偶遇表姐,她依然很漂亮,落落大方。我们都很高兴,表姐她是利用星期天回家打点老房子的。她父母过世好多年了,留下老宅没人住、无人管。俗语说:房不住人无烟火,两年变成乱草窝。所以她多是十天半月就要回一趟鹤山坪,打点一下老屋。

我见到表姐很高兴,她将我看成亲弟弟一般,很热情,给我煮了白糖开水鸡蛋。

我问表姐:“还留着老房子,以后你还打算回鹤山坪?”表姐回答说:“做梦都想回来!但老公不很愿意。他说他过不惯山村生活……”

表姐还说:“我一直梦想回到山乡居住,山里没有厂矿的烦躁和喧嚣,山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我种点稻麦蔬菜,管两片花椒林,就能养活自己……”

这可能就是表姐所期盼的山居生活模式吧。

三年后表姐夫所在的企业整体迁到外地。表姐家一分为三:表姐夫去了新厂,18岁的女儿到外地广安市读师范学院,而表姐则回到鹤山坪的保坪村院。

“工嫂”表姐回到鹤山坪,她有些兴奋。鹤山坪所产的花椒可谓全国有名。穿过崎岖陡峭的山路,通过寨门,进入坪地,就全是红石谷子地,这很适宜花椒生产。早在清道光时期,曾国藩的门生、进士李嗣元就曾写诗赞赏过这里“香麻天下”的花椒。

回到鹤山坪后表姐当然选择种植花椒,开始了她的山村寻梦之途。

初回鹤山坪还是有些不顺当的。表姐曾想:种花椒是难不住我的,我从小看父亲种植花椒,还帮着收拾椒林。于是,表姐收回了承包地,先期种了10亩,又流转了10亩。种的品种是原来的高杆品种,要拉条发枝。结果第一次摘椒交售,虽不亏不损,但花费了劳力。

次年又摘椒交售,一算账,仍是平过。

自回到鹤山坪后,表姐整天打点椒林,起早摸黑,费时费力,本来漂亮的有气质表姐一下老了许多,成了黄脸婆。关键是一年忙到头,费了力气没有收益,表姐有些想不明白。

表姐在徬徨之际,镇上组织的“花椒促产队”到了鹤山坪,他们宣传和提倡花椒种植“良种化、低矮化、密株化、剪枝化”的新技术。表姐怀着试一试的想法进行改种,不想这年花椒产量和质量大大提升。

以后多年,表姐的椒产都保持提升之势。二十亩椒林,每年都有十多万元纯收。与原先在厂区开店相比,不相上下。

表姐开始了她的山村逐梦之行。

表姐又流转十亩荒地,种上花椒,两年后见效。三十亩椒林,年收入在二十万以上。这在当地椒农大户中,处于中偏上水平。

前不久,表姐到城里参加一个培训会。我们见面后,她笑着对我说:“在鹤山坪的椒农中,我的收入不算最高,但是,最关键的是我实现了由一个工嫂到花椒嫂的转变……”

表姐成为鹤山坪的花椒种植能手。镇上的党委书记也是个女同志,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她说:“我们全镇的妇女姐妹都要向鹤山坪的李莹莹学习,她由原来的一名工嫂,转变成一名花椒嫂……”于是,表姐的“花椒嫂”之名不胫而走。

表姐又有了新的规划。表姐夫退休了,他来到鹤山坪帮助表姐打点椒林,女儿师范学院毕业后主动到鹤山坪的麻柳小学教书。一家人集中到了鹤山坪,表姐决定除继续打点好椒林外,还要将建好不久的新房改为农家乐。她对我说:“要修建民宿,开展乡村旅游……”看来表姐是下决心要在鹤山坪生活一辈子,表姐开始走上她的山村圆梦之路。

我在心里默默为表姐点赞:祝表姐梦圆山村……

(作者系江津区作协主席)

版面欣赏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