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00:47:09 来源: 中研普华集团、央视财经、中研网
随着浙江、江苏、四川、重庆等地于7月31日落地实施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品种,目前,此次39种集采中选药品已落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全国可节省167亿元,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资料图】
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品种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抗过敏、精神疾病等用药。
据统计,此次集采的品种中抗感染领域的药品超过了40%,包含不少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大品种。抗感染药品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频次高,疗程较长,患者从集采中获益明显。
年内将开展新批次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能够净化医药行业生态,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据了解,今年下半年还将开展新批次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截至目前,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8批,333种药品中选,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
连同地方联盟采购,累计减负约5000亿元。改革近5年来,群众用药负担显著降低。2022年与2018年相比,我国药品采购价格指数下降19%。
此外,国家医保局表示,今年还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主要是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适时开展新批次的药品集采。
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化学药、中成药、干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
振德医疗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1.46亿元
振德医疗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00亿元,同比增长2.82%;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30.92%;
扣非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40.8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5亿元,上年同期为1.18亿元;报告期内,振德医疗基本每股收益为0.5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1%。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6.10%,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2.2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较上年末增加8.26%,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32个百分点;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减少15.78%,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1.18个百分点;商誉较上年末增加21.65%,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1.10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5.60%,同比上升2.9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2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38%,较上年同期上升2.13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0.99个百分点。
回顾振德医疗2022年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2022年振德医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1.3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4.94%,其中隔离防护用品实现收入 27.73亿元,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后公司报告期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3.58 亿元,同口径较上年同期增长 3.71 %(其中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境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29.22%;
剔除隔离防护用品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8.69%,主要原因系 2020 年度部分高价订单(主要为外销订单)于 2021年出货交付较多致 2021 年同期整体境外收入较高);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6.8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4.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7.0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0.09%。
振德医疗在医疗领域,公司主要产品线涵盖造口与现代伤口护理产品、手术感控产品、感控防护产品、基础伤口护理产品及压力治疗与固定产品。
在健康领域,公司倡导“让健康生活触手可及”的品牌主张,聚焦医疗级个人护理和家庭健康护理产品,主要产品线涵盖健康防护、伤口护理、清洁消毒、老年护理、保健理疗、医疗个护和孕婴护理等产品,通过线下连锁药房、商超便利店和线上渠道销售。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出版的《2023-2027年中国医用耗材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我国医用耗材市场发展优势极大
我国一次性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导致了我国相关产品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被国际厂商的产品排挤的现象较为突出。
同时,由于缺乏广泛合作,也导致了我国医用高值耗材行业发展不平衡,缺乏核心有效的竞争能力。
而国外知名企业凭借其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在高端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单从销售额指标来看,目前,国外厂商一次性医用耗材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了较大优势。
目前,我国医用敷料行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一次性医用耗材行业集中度较低。
具体来看,2021年行业CR5仅为26.5%左右。其中敷尔佳以10.1%的份额占比位列第一,巨子生物以9%的份额占比位列第二。
医用耗材采购方式为“带量联动,双向选择”,采购周期与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周期对应同步。共有31家企业的72个产品中选,其中包括28个外资企业产品,44个国内企业产品。
经过医用耗材集采,联盟地区冠脉扩张球囊价格从均价3401元下降至319元,相同医用耗材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0%,医用耗材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0.7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88.97%。
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还拓展到了消费医疗领域,例如种植牙、正畸耗材和OK镜(即角膜塑形镜)。据了解,在消费医疗领域,被集采的产品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临床用量大;第二,毛利率高,有价格下降的空间;第三,市场竞争充分,以便调动企业参与集采的积极性。
像种植牙、正畸耗材和OK镜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竞争激烈,且存在未纳入医保范畴的高毛利热门消费医疗产品价格虚高的情况。
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中国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为3356亿元,但受集中采购、进口替代等因素影响,增速将逐年趋缓。
低值医用耗材往往是临床多学科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相较于医疗器械其他领域,技术含量和行业门槛较低,因此多年以来参与企业众多,竞争激烈。
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单纯依靠仿制和外购器械零件组装来运营,只有极少数大中型企业具有完整产业链生产研发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医疗需求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低值医用耗材市场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过程,市场将逐渐集中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手中。
我国医疗部门年消耗一次性注射器的150亿支,输液器130亿支。
我国共有26个省市出口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天津、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和辽宁列出口额前十位,合计占我国一次性注射器出口总额的95.62%。排名第一的江苏省,其一次性注射器出口额达8625.46万美元,同比增长24.5%,占比达25.94%。
我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总体呈低端产品占比高,产品亟待升级。
低值医用耗材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中规模前四的板块为:注射穿刺类占27%、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占20%、医用高分子类占15%、医技耗材类占11%。
医疗耗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国际市场还有较大差距。国内高值医疗耗材产业还处于比较分散的早期发展阶段。
集采政策对于使用比较成熟、竞争比较充分的高值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规模短期内会带来冲击,同时将推动行业格局重构,推动产业集中度提高,会促进行业内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创新,同时也会促进企业向海外拓展市场。
更多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出版的《2023-2027年中国医用耗材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