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2 23:04:45 来源: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29日,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而在长沙,有个家门口的“秘境”,能原汁原味感受非洲风情。这里就是长沙“小非洲”—河村非洲文化园。“非式”茅草屋、刀痕粗犷的酋长椅、用色大胆的涂鸦画、精巧有趣的非洲鼓、激情澎湃的草裙舞……有空去打卡吧。
10余非洲艺术家入驻 建立“湘非”情谊
河村非洲文化园的创始人王森波,是一名地道的长沙伢子。
(资料图片)
自2005年进入非洲开拓事业起,他的足迹遍布大部分的非洲国家,在家乡创建了河村非洲文化园后, 王森波在非洲跑“前端”, 弟弟王超则扎根“后方”湖南,具体负责文化园的运营。
为了更原汁原味地展示非洲风情,王森波邀请了10余位非洲艺术家常驻园内。一开始,村民都不太习惯这些黑皮肤的外国人。每次艺术家们出园休闲,总会引来村民们的“围观”。于是,王超陪着艺术家们跟村民打招呼,也向村民展示非洲艺术家创作的精美作品,还时不时邀请村民来文化园里欣赏非洲舞蹈。慢慢地,这些原本面孔模糊的“黑皮肤的外国人”成为了村民口中擅长铁艺的 Franci、擅长木艺的Tom、会唱歌的Jeninah、能跳舞的 Darlin……在路上偶遇时,村民们还会艺术家相互微笑着打招呼致意。
如今,非洲元素已经不仅是文化园的独属印记,在周边乡村围墙上,都能看到不少非洲朋友所作的色彩鲜艳、风格明显的涂鸦,遇到哪家有喜宴,宴席上也少不了非洲鼓独特的鼓点声。
非洲艺术家成湖南文化传播大使
刀痕粗犷的酋长椅,用色大胆的涂鸦画、精巧有趣的非洲鼓……在文化园的中非友谊馆里,陈列着不少非洲朋友留下的手工艺品,充满了原生态的朴拙与神秘,而在一众艺术品中,又点缀着一两幅不那么“非洲”的画作,乍一看显得格格不入。
其中有一幅雄狮头部的特写画,黑白色调,狮子的鬃毛被细细的笔触一一描绘,眼睛炯炯有神。“这也是非洲艺术家的作品,但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水墨画、湘绣等表现形式。”王超说,作画者曾表示,来中国前从不知道还可以这样画画。除了绘画的方式,在非洲朋友的才艺中,也逐渐出现了许多湖南元素。舞蹈艺术家Darlin在文化园学习了茶艺,熟悉从茶器的准备、清洗到泡茶的手法、步骤,再到茶的品味、欣赏等整套流程。为了更有“中国味道”,在进行茶艺表演时她还搭配了一身红白配色的汉服。在一次文化园的外事接待中,Darlin身着汉服,为到访的非洲领导沏了一杯“中非融合”的工夫茶。
而Daphine则更喜欢湘绣。她曾前往沙坪湘绣博物馆,在省工艺美术大师胡义平的指导下学习。Daphine说,在文化园她学会了不少中文歌曲,也能与游客用中文简单交流,“我还学会了怎么在抖音上发视频,大家很喜欢看我跳舞。”
沉浸式体验 一秒穿越到非洲
步入河村非洲文化园,就像一秒穿越到非洲:“非式”茅草屋、热带动物雕塑、人物木雕、涂鸦墙、酋长雕塑等等充满非洲风情的元素映入眼帘。自2018年7月开园以来,园内的特色场所和活动吸引了诸多游人慕名前来“打卡”,更有不少非洲政要在到访湖南时,会来这里感受家乡风情。文化园的重点区域——中非友谊馆,是必打卡的地方。
馆内随处可见粗犷神秘的非洲木雕艺术,有造型古朴的人物雕像、也有寥寥几笔就展现出神韵的动物木偶以及木制用品上刻画的简单几何装饰。这些木雕作品都是由非洲朋友现场手工制作,就连普通的“木头椅子”都能有完全不同的造型:比如看起来由两片木板拼成,坐起来却意外舒适的“简陋型”木椅,也有长长的流线型靠背,座面由一整块木桩构成的“造型”木椅,还有体积庞大造型霸气的酋长椅,坐上去就能获得“一瞬酋长体验”。
非洲的风景画、动物特写、人物画等等,风格独特,色彩丰富,而在一众作品之中,你也能发现不少湖湘文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