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取代“蔚小理”,新能源市场大变天

2023-06-21 19:09:16 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

“BAT”取代“蔚小理”,新能源市场大变天

作者 | 林川    来源 | 品牌头版


(相关资料图)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BAT”时代。

▲ 图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这里说的BAT可不是大家所熟悉的百度、阿里和腾讯,而是以比亚迪(B)、埃安(A)、特斯拉(T)所组成的新能源汽车三巨头。

市场不会说谎,从销量来看BAT已经完全碾压了昔日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等,位列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一梯队。

BAT,三足鼎立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58万,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也达到了10.5%。

具体销量来看,比亚迪以近24万辆的表现断层式领先,特斯拉中国和广汽埃安分列二三位。更关键的是,三者累计之和已经占据到了国内新源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

如此亮眼的成绩,让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特斯拉的热度越来越高,组成了当下新能源汽车时代的“BAT”。

▲ 图源:乘联会微信公众号

事实上,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和特斯拉一直处在交替领先阶段。变局发生在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发布之后,比亚迪正式完成对特斯拉的超越,并且在此后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广汽埃安的崛起打破了这个市场维持多年的双雄局面。

虽然起步时间较晚,成立也只有5年时间,但埃安仍然凭借精准的定位和几大核心技术成功实现后来者居上。

类似于比亚迪有刀片电池等技术,埃安也具备高功率密度的夸克电驱和枪击不起火的弹夹电池等。

公开数据显示,埃安在2021年的销量为12.3万,到2022年就达到了27.1万辆。今年前5个月销量累计有16.6万辆,交出公司史上最好的成绩单。结合趋势来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基本是可以确定的。

▲ 图源:埃安官方微博

至此,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其他汽车品牌表现也可圈可点,但和BAT三巨头相比差距较大。

巧合的是,新时代的“BAT”三大企业正好包含了民企、国企和外企,这也表明新能源汽车品牌想要成功,跟车企自身的属性并没有太大关系。

从“蔚小理”到“BAT”

过去,但凡提起国产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总是绕不过去的品牌。

三大新势力各有所长。蔚来将用户服务发挥的淋漓尽致,并且提供免费换电的差异化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小鹏颜值高、操控好,引来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理想则主打家庭用车、奶爸车,甚至被称为“移动的家”。

巅峰时期,三大新势力品牌经常排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前几位。

然而随着各大车企的纷纷转型和发力,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日益变得拥挤,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之间的交集也变得越来越密集。

在市场格局风云突变时期,三大造车新势力开始逐渐产生分化,在这之中蔚来和小鹏率先掉队。根据小鹏汽车所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40.3亿,相比2022年同期下降45.9%;同时一季度新车交付18230辆,相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22204辆也有明显下滑。

▲ 图源:小鹏汽车官方微博

理想汽车在行业洗牌过程中算是挺住了,不过和当今大热的BAT相比,中间仍然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表示:“到2025年理想将会成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第一名并拿到20%以上的市场份额,2030年的目标要成为全球第一。”

此话究竟是自信还是狂妄,后续市场会告诉我们答案。值得思考的是,曾给国内消费者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的三大新势力,究竟是如何被如今大热的BAT全面碾压的呢?

先天优势在于不管是比亚迪还是埃安,都具备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与此同时,车企们还在想方设法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特斯拉稍有不同,在十几年前刚推出汽车产品时由于定位较高,市场整体反响并不乐观。随后改款中,特斯拉用大屏幕代替实体按键,再加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升级,开始逐渐被很多精英阶层认可。

▲ 图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虽然在进入国内之初,特斯拉的自身定位仍然是中高端市场,但随着成本的持续降低,特斯拉也开始通过不断降价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BAT”三大汽车品牌的另一个策略点,那就是定位大众市场。

有数据显示,当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好的价格区间仍然在10-25万元之间,显然这是BAT的主场。

淘汰赛已经开启

BAT大热,并不意味着蔚小理们未来就没有机会。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不断变化的时代,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以理想汽车为例,虽然和BAT之间的差距较大,但凭借精准的定位和稳定的产品输出,自身发展仍然处在上升通道。例如5月理想共交付新车28277辆,同比增长146%,环比增长10%。截止到现在,理想已连续三个月交付超2万辆。

▲ 图源:理想汽车官方微博

不难看出,把产品做好并明确自身定位,一定程度上能给车企带来更强大的护城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各大新能源车企的疯狂内卷,已经给这个行业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淘汰赛。

案例之一就是那个曾经和蔚小理比肩的威马汽车。虽然也是第1个吃螃蟹的新势力,并前后融资超300亿,却始终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同样,被称为“老头乐之王”的雷丁汽车则是在愈演愈烈的新能源大战中逐渐走向了破产的命运,甚至连创始人都已经逃到了海外。

新能源市场仍然在不断内卷大战,短期不可能结束。在未来,或许只有真正注重用户口碑和品牌影响力的车企才能笑到最后。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最在意的莫过于外观颜值、开起来整体感受和售价区间,简简单单几点就能决定一个人的买车目标。毕竟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在不清楚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主观感受就显得相当重要。

当然,哪怕强如BAT,在这个风云突变的市场也不能掉以轻心。

▲ 图源: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

比亚迪需要考虑疯狂扩张背后所可能隐含的风险,特斯拉则要综合反复调价可能给老用户带来的影响,广汽埃安至今都没有真正实现盈利。

赛道内卷是事实,淘汰赛开启也是事实,排名靠前的在想着如何扩大领先优势,排名靠后的依然在奋起直追。从这个局势来看,或许在未来“BAT”的格局会变成其他组合。

*编排 | 又耳  审核 | free

热点推荐